2025年5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以“国家安全”之名点燃贸易战火,宣布将对所有在境外制作的进口电影征收100%关税。这一激进政策直指好莱坞产业根基炒股配资,试图以关税壁垒逆转美国电影业“空心化”趋势,却暴露出更深层的产业焦虑与政策短视。
特朗普声称,加拿大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国通过税收优惠吸引美国影视制作团队外流,导致加州、纽约等传统电影基地就业岗位流失。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国本土电影制作预算中,境外拍摄占比已达37%,较十年前翻番。但这一政策实为“饮鸩止渴”:高关税将推高流媒体平台内容采购成本,迪士尼、华纳兄弟等巨头股价应声下跌,流媒体订阅费或面临新一轮上涨,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连锁反应。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,已明确回应将“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”,而欧盟亦紧随其后研究反制措施。这意味着美国电影不仅将失去境外拍摄的成本优势,更将丧失关键海外票房收入。以《芭比》为例,其全球票房中中国市场贡献超12%,若失去这一阵地,好莱坞大片盈利模式将遭重创。
从产业逻辑看炒股配资,特朗普此举与20世纪30年代《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》如出一辙——当年该法案导致美国出口暴跌70%,全球贸易规模萎缩66%。如今,他试图用关税强留影视产业,却忽视了数字技术革命下,跨国协作早已超越地理边界。当《奥本海默》在英国取景、《沙丘2》于中东拍摄时,关税壁垒能挡住的,恐怕只有美国电影业的未来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